羧甲基纤维素钠
羧甲基纤维素钠又称羧甲基纤维素,简称CMC或CMC-Na。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来源为棉花或纸浆等纤维用水媒法或溶媒法制成。为白色或微黄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或粗粉,无臭、无味,溶于水,有吸湿性,分为FH6特高黏度;FH6高黏度及FH6中黏度三种。当pH1~3时它可从食物中沉淀出来,在酸溶液pH>3不沉淀,但黏度随pH的增大而降低,pH 5~9时,黏度变化较小。而盐类的存在会影响CMC的黏度。加热温度应在80℃以下,超过此温度长时间加热黏度会下降,生成不溶物。在面条、速食面条、速食米粉中添加量百分之0.1 ~ 0.5,可使制品膨胀而组织润滑,口感良好,不易变形;在面包、饼干、糕点中添加百分之0.1~0.2,可防止水分蒸发和老化,防止油脂渗出,使产品表面光滑,口感细腻;在肉类制品、禽蛋、水 果、蔬菜中则以百分之2~3的水溶液喷洒在食物表面形成一种极薄的膜,可长期贮存食物,保持风味,防止发酵,食用时用水冲洗即可;CMC无营养价值,会吸水胀润,使人有饱腹感,可以用作减肥食品。

理化性质
白色或微黄色粉末,无臭,无味,易溶于水成高粘度溶液,溶液为中性或微碱性,有吸湿性。不溶于乙醇等多种溶剂。相对密度1.60,薄片相对密度1.59,容积密度0.618cm3/g。折射率1.515。加热至190~205℃时呈褐色,至235~248℃时炭化。溶于水量透明状胶体,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决于取代度。在水中的分散度与醚化度和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关。百分之1水分散液的pH为6.5~8.5。对光、热、化学品稳定。不易发酵。对油脂、蜡的乳化力大。
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粘度受其相对分子质量、浓度、温度及pH的影响,且与羟乙基或羟丙基纤维素、明胶、黄原胶、卡拉胶、槐豆胶、瓜尔胶、琼脂、海藻酸钠、果胶、阿拉伯胶和淀粉及其衍生物等有良好的配伍性 (即协同增效作用)。
pH7时,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粘度最高,pH4~11时,较稳定。
以碱金属盐和铵盐形式出现的羧甲基纤维素可溶于水。二价金属离子Ca2 、Mg2 、Fe2 可影响其粘度。重金属如银、钡、铬或Fe3 等可使其从溶液中析出。如果控制离子的浓度,如加入螯合剂柠檬酸,便可形成更粘稠的溶液,以至于形成软胶或硬胶。
化学结构
天然高分子化合物,由多个2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纤维二糖构成。纤维素大分子的每个葡萄糖中有3个羟基,其羟基由羧甲基醚化。如果平均一个羟基参与反应,醚化度DS=1,最大为3,平均0.4~1.5。
下图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子结构式。

用途
1、用作合成洗涤剂配方中的抗污垢再沉积剂,食品工业的增稠剂,牙膏膏体的粘合剂、增稠剂。在化妆品方面,本品可代替或和天然的水溶性胶质混合使用,可作为胶合剂、增稠剂、悬浮剂、乳化稳定剂等用于各种化妆品中。
2、在石油钻井、纺织、造纸、建材、医药、 化妆用品、洗涤剂和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用途。主要用作悬浮剂、印染用糊、补强剂、粘度 调节剂、粘料、乳化剂和展色剂等。
3、在水处理中用作絮凝剂,主要用于废水污泥处理,可以提高滤饼的固体含量。
4、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合成胶的代用品,广泛用于口服液和局部用药物制剂,常用作混悬液助悬剂,乳化剂的稳定剂、增稠剂,片剂的黏合剂、崩解剂等。羧甲基纤维素钠能鳌合微量金属离子,能延缓某些含金属离子杂质的片剂在贮藏期间的变色。羧甲基纤维素钠无毒、无刺激性,然而动物皮下注射能产生炎症。重复注射,注射部位有时出现组织纤维化。